
中国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(24 Solar Terms),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在黄道(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)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一种历法补充,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。它反映了季节、气候、物候的变化规律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,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霜降·秋暮凝华
🍂 蒹葭白首,霜降寒初
“气肃而凝,露结为霜。”当晨光穿透薄雾,枯叶覆上银白的纱衣,霜降以“秋尽冬临”的笔锋,在天地间绘就一幅冷艳的画卷。此时节,风卷残叶,草木凝霜,万物在静谧与蓄力中酝酿冬的序章。
🌾 田间收秋急
霜降是秋收的尾声。华北红薯出土,紫皮裂开甜香;江南柑橘转红,需“霜打橘更甜”的淬炼;东北高粱垂首,棉田“抢摘霜前花”防冻伤。菜园里,白菜捆扎防冻,萝卜窖藏保鲜,菠菜撒种育冬苗,每一份忙碌都在与寒潮赛跑,锁住秋实的甘甜。
🌿 霜降三候
一候豺乃祭兽
豺狼捕获猎物,陈列如祭,古人谓之“敬天法祖”,实则是自然法则下对生命的敬畏。
二候草木黄落
北风卷地,槭树染金,银杏铺黄,落叶以旋转的姿态告别枝头,完成一场关于重生的仪式。
三候蜇虫咸俯
寒虫蜷缩入土,声息渐隐,虫鸣化作泥土深处的呼吸,等待来年春雷唤醒。
💡 温补正当时
▸食补养身
北方“霜降吃柿子”,老北京人烤柿饼暖胃;南方炖羊肉配当归,广州人煲栗子鸡汤;山药、核桃、黑芝麻熬成粥,滋阴润燥。山东人晒地瓜干,四川人腌泡菜,将秋味封入陶罐。
▸起居有常
“寒从脚起”,睡前热水泡脚至微汗;晨起戴围巾护颈,防“风邪入体”;午间开窗换气,夜眠关窗锁寒;饮一杯红枣姜茶,驱散周身寒凉。
▸农事御寒
北方麦田镇压防冻,南方果园覆草保温;菜地搭拱棚防霜,果园涂白防虫;大棚蔬菜增温补光,每一滴汗水都在为越冬积蓄力量。
✨ 愿你
在最清冷的时节里,捧一盏热茶,看霜花在窗棂绽放,听北风在林间吟唱;学陶潜“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”的豁达,以温厚之心拥抱冬的凛冽;如枫叶般“红于二月花”,亦如青松般“凌霜知劲节”,在沉淀中积蓄破土的力量!
(初审:陈登科 复审:李秀莉 终审:高伟)
